說到歷史遺留古跡,很多人都會想到皇宮及城墻,在興寧的這個地方也有一座歷史遺留下來的建筑古跡--興寧古城墻,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,被譽為全國尤其是嶺南惟一保存較為完好的縣城珍品。如今只剩下興城北門——拱辰門。2009年,興寧市政府投入巨資進行重修,較好地恢復(fù)了北門城墻段原貌。
興寧古城墻位于在興寧市興城鎮(zhèn)北門,團結(jié)路中段側(cè),一條大路可以直通古城墻正門,很遠就能看得到,晚上還有霓虹燈。“鐵網(wǎng)掛城樓,金龜水上浮,任你天下亂,興寧不使愁。”這四句詩表達了興寧古城墻在歷史上的重要意義,曾兩次為興寧老百姓抵擋禍亂于城外。
據(jù)記載,明成化三年(1467年)冬,興寧知縣秦宏奏報朝廷核準(zhǔn)重建縣城,改土垣為磚城,翌年夏建成。城高1.85丈、周長626丈、雉堞903個,環(huán)城掘濠,深0.7丈、寬2丈。嘉靖四年(1525年),加建四個城門樓,并更名東門為平遠門,西門為阜成門,南門為迎薰門,北門為拱辰門?,F(xiàn)存興寧古城墻絕大部分為明成化年間所建。
建國初期,城門、城墻仍保存完整,1958年后,城濠逐步填埋,現(xiàn)大部分墻基仍在,20世紀(jì)70年代后期城墻上開始有單位和居民興建廠房和住宅。現(xiàn)南門(迎薰門)保留最為完整,北門仍保存內(nèi)門,東門和西門在文革時期被拆除。從現(xiàn)有保存可以看出,古城墻建筑材料底部是窯制青磚,頂部為夯土墻,厚實堅固,雖歷經(jīng)五百多個春秋,磚塊上“城磚”兩字依然清晰可見。(圖文資料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)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,請打賞支持一下!